羊皮筏子的意思_拿别人作筏子


在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景区,游客们正体验着古老的羊皮筏子,这一场景由沙坡头景区供图记录下来。

中新网报道,题为:黄河上的历史见证者——羊皮筏子,从谋生工具到旅游金矿

黄河,作为“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其源远流长的河水,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越九曲十八弯,流经九省区,最终汇入渤海。

由于黄河河道宽阔,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羊皮筏子成为了黄河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10月的一个日子,记者亲自前往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景区,一探究竟。

提及“羊皮筏子”,许多人或许感到陌生。这却是黄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羊皮筏子历史悠久,自唐朝之前的革囊,到宋代的浑脱,再演变为如今的羊皮筏子。它以羊皮和木筏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精细加工,成为能够载人渡河的工具。

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羊皮筏子承载了黄河沿岸居民的交通与物流需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筏子大小各异,大者由600多只羊皮袋组成,小者则由十数只羊皮袋扎成。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像沙坡头景区这样的地方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传统。童进定,一个拥有20多年“筏龄”的老筏工,自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和驾驶羊皮筏子。

他说,羊皮是制作羊皮筏子的核心材料。选好羯羊后,需经过剥皮、褪毛、灌盐和灌油等工序,再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处理后才能使用。

尽管时代变迁,但羊皮筏子并未完全消失。如今它已从主要交通工具转变为黄河沿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

如今已经37岁的童进定未曾想到,祖辈用于谋生的羊皮筏子会成为他们家族致富的法宝。他们的生活也随着羊皮筏子的转型而越来越好。

黄河在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处汇入宁夏境内,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乘坐羊皮筏子游览黄河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

在夏秋旺季时,等待乘坐羊皮筏子的人络绎不绝。游客们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甚至还有外国友人。“一年下来能挣七八万元币。”童进定自豪地说。

“九曲黄河闯险滩。”随着陆路交通的飞速发展,羊皮筏子虽已退出日常交通舞台。“但我没想到20多年后它还能为我们家带来如此的财富。”童进定感慨万分。

他表示未来会继续投入更多的羊皮筏子,扩大经营规模。“我会将这种古老的水上工具作为黄河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去。”

这就是黄河与羊皮筏子的故事。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一段过去与现在的交汇。它的历史和价值将会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