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排线口诀_素描上调子技巧调子步骤


绘画中的调色技巧

与形体共舞的调子:

当素描的构图和谐、外形精准时,为作品添加调子便显得更为简单。调色不仅是色彩的堆砌,更是对形体结构的诠释。

即便物体因光线而变化,其结构始终如一,稳固不变。光线则是可变的,赋予物体不同的明暗变化。在绘画中,明度的调子是以结构为基础,光线为辅助。记住,黑白灰的层次是调子存在的形式

在为作品上色时,需将调子恰到好处地画在形体之上。这要求我们对形体结构有深刻的理解,确保其准确性。调子的运用不能随意,而应遵循一定的规律。

固有色与黑白灰的交融

固有色在画面中,对黑白灰的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以亚洲人为例,其毛发基本为黑色,因此在表现时,头发和眉毛需着重处理为重的色调。黑眼球的固有色也较重,与头发一同成为画面中最重的颜一。

虽然头发固有色为黑色,但仔细观察,并非一片漆黑,它同样存在明暗对比。在绘画头发时,应考虑其结构,力求使其看起来蓬松且富有质感。

肤色虽有所差异,但大多数人的肤色属于亮灰的色度范围。遇到肤色较深的模特,需主观处理黑白灰的层次,避免将亮部也画得过重。

衣物因其多样性,对画面的黑白灰层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衣物通常离光源较远,且常处于画面下部,因此应将其处理为一个灰色块,以弱化其存在感。

光源与黑白灰的对话

光源的位置是影响画面黑白灰平衡的关键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作画时,顶光是主要的光源。头部的所有底面会是最暗的,而顶面则是最亮的。例如眉弓骨底面、上眼皮底面、鼻子底面和下巴底面等都属于暗面;而额头、上眼皮、嘴唇上部等向上的面则属于亮面。

处理整个头部的黑白灰关系时,可以遵循“正亮侧暗底最重”的规律。对于脖子部分,由于其位于下巴内部,基本处于头部的投影中,因此其整体色调为重灰色,可与下巴底面的重灰颜色一同处理。

若头像处于自然光中,面部没有明显的受光背光分界线,整个面部呈现出浅浅的、灰灰的感觉时,需主观处理。要充分理解面部的骨骼、肌肉、结构,并整理归纳黑白灰的关系。虽然要尽量与模特相似,但切忌画得杂乱无章。

素描头像中的颜色虽然丰富,但最重和最亮的颜色使用较为有限。灰调子是画面现最多的调子。区分好不同的灰层次能使画面更加丰富。从整体看,头发是最重的色块,脖子是重灰色块,脸部和衣物均为灰色块。其中,脸部的调子层次最为丰富。在确定好画面的大黑白灰关系后,需将面部不同的小转折面的形状与颜色都区分清楚。

最后的排线变成暗部

在素描中,我们并不直接使用线的概念来作画。明暗交界线和边缘线是主要的绘画元素。明暗交界线是亮面与暗面的交界处;而边缘线则是通过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所形成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