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进和知书达理,这两句成语到底啥意思?


"知难而进"和"知书达理"是两个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成语,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和素养。

"知难而进"出自《论语·为政》,原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后来演变成现在这个成语,意思是知道事情的困难,但仍然勇敢地向前迈进,不退缩。这个成语强调了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遇到挑战时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进步。

"知书达理"则出自《颜氏家训·教子》,原句是"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知书达理,言行相顾"。后来演变成现在这个成语,意思是既有文化知识,又懂得道理,能够明辨是非,处理事务。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鼓励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两个成语共同表达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既要有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