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_四大南戏是指
昆曲,古老的剧种之一,又名昆剧、昆腔、昆山曲调。此戏曲以鼓和板击控唱,而曲笛、三弦等则作为其主要的伴奏乐器,以"中州韵"来表现唱念。昆曲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于一身,以词典雅致、旋律婉转、表演细腻著称,堪称"百戏之祖",在2001年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山市坐落在江苏省东南端,座处于上海与苏州的繁华之中。此处的文化源于吴越,而居民则为江系使用吴语。原初,昆曲以吴语为基底进行演唱,后来随着传播至全国各地,便与各地语言及民间音乐融合,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流派与腔调。
最初名为"昆山腔"的昆曲,据文徵明手录的魏良辅《南词引正》所述,元朝时期顾坚因擅长南辞及古赋的创作,使得昆山腔的声名远播。在元末明初时期,南方地区兴起的地方戏曲"南戏",传至昆山后与当地曲调结合,形成独特的声腔。
明朝嘉靖年间,魏良辅继承了传统中以文化为乐的理念,对昆山腔进行了,融合了南北曲调,打破了过去单调无韵的唱腔。在张野塘的协助下,他改良了伴奏乐器,将多种乐器集于一堂,从而提升了昆曲的感染力。魏良辅被誉为"昆曲之祖"。
初时,昆山腔主要作为民间的清曲与小唱流行于苏州地区。至明朝万历年间,其影响力以苏州为中心扩展至长江以南及钱塘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到了万历末年,它更是流传至北京等地。在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的数百年间,昆山腔成为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明朝万历年间也涌现出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汤显祖。他的作品如《牡丹亭》将闺门少女的爱情幻梦搬上舞台,引发了巨大反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与《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广受国人喜爱且传至英、日、德、俄等国。
进入清朝乾隆年间后,昆曲发展至顶峰,成为梨园的主导剧种。历经六、七百年的发展历程,它成为现今乃至世界最古老且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式。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昆曲的影响如晋剧、湘剧、川剧等。甚至京剧大师梅兰芳亦深谙昆曲并能够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