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意思_睚眦必报网络解释
成语故事:
睚眦必报的典故
睚眦,是瞪眼怒视的象征,后引申为微小的怨恨。报,即报复。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心胸狭窄,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怨恨也会铭记在心,并寻求报复。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开阔心胸,不要对微小的冒犯怀恨在心。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范雎蔡泽列传》。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范雎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后来成为秦国的丞相,是六国联合抗秦的连横家之一。他的仕途之路起初并不顺利。由于家境贫寒,他最初只能作为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
一次,须贾带范雎出使齐国进行外交交涉。齐襄王对齐魏两国的外交交涉并不重视,因此对须贾并不热情。范雎却因其出色的言辞和辩才被齐襄王所看重,并赏赐他黄金和酒肉。范雎退回黄金,只接受了酒肉。
须贾回到魏国后,为了推脱自己出使齐国无功而返的责任,范雎私通齐国。魏国的丞相魏齐因此下令痛打范雎,为了保命,范雎假装死亡,被人扔进厕所并遭人撒尿羞辱。在半夜时分,他恳求放他一条生路,并承诺给予重报。人信以为真,将范雎遗弃在外。范雎侥幸逃脱后,隐姓埋名于朋友家中。
后来,秦国的使者出使魏国时发现了范雎的才华,经过一番努力将他带回秦国。范雎在秦国历经曲折后得到了秦昭襄王的赏识并被任命为丞相。他的仕途之路达到了巅峰。
几年后,秦国攻打六国的战事如火如荼。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进行外交斡旋时不知道范雎已成为秦国丞相。范雎先是以破烂不堪的乞丐形象见须贾并得到一件棉袍的赏赐。随后,他以秦国丞相的身份召见须贾并对他进行百般。须贾、磕头求饶。范雎最后表示念在须贾曾给予棉袍的恩情上饶他一命但要求他回到魏国后必须将魏齐的人头献到秦国否则秦国将大兵压境。
《史记》中司马迁以“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来总结范雎与须贾、魏齐之间的故事。这便是成语“睚眦必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