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梅子三两只_竹外桃花三两枝诗名
监委网站 马洪萌
“春日来临,青阳二三月,柳叶新绿伴桃花红。” 三月,又被称为“桃月”,寓意着生机勃勃的初春。《吕氏春秋》中的《仲春记》所描述:“春雨淅沥,桃花绽放,万物苏醒,唱着欢歌。”在这个季节里,大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桃树,作为源于的古老树种,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观赏和赞美的对象。它在《山海经》中便有神异的记载,被视为赐福的象征。而桃花在诗歌中的出现,更是历史悠久,从诗经时代起就备受诗人喜爱。诸如“投我以木桃,抱之以琼瑶”,以及《周南·桃夭》中的篇章,无不展现出桃花的美丽与深情。
当桃花盛开时,它的艳丽和热烈如同先秦时期的新婚祝福,承载着人们对新人美好生活的期待。不同于其他花朵的短暂繁华,桃花的绚烂之后是枝繁叶茂的硕果,它带给人丰收的喜悦,就像青春美貌的新娘子在婚后带来家庭的兴旺与幸福。
在魏晋时代,桃花的飘落更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人们心中至善至美的理想世界。画作中的桃花源主题也历久弥新,如文徵明的画作中,绿树环绕的村宇、溪水潺潺的风景、以及人们悠闲的生活,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时光流转至唐宋时期,诗人们笔下的桃花更是风情万种。无论是王维、李白还是杜甫,他们都用诗篇展现了桃花的风姿与气质。而在画家宋徽宗赵佶的笔下,桃花与鸟雀的结合更是经典之作。桃枝与鸟雀都精工细笔描绘,色彩鲜艳,整个画面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进入明清,唐寅笔下的桃花又别有一番风味。他在桃花坞创造的世外桃源,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诗意人生的追求。然而在这份洒脱之下,也隐藏了他对仕途无果的无奈与深沉的情感。
千百年来,桃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千姿百态。但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人们对桃花所展示出的浓烈的生命色彩和活泼气息始终是欣赏和尊崇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花朵,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