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还跟着个小朋友_再见你身边牵着两个小朋友


浩浩的妈妈常常为此烦恼:“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这样的对话,每周初的早晨都像一场无休止的循环。尽管过去了两周的时间,当她再次在三楼的走廊上遇见浩浩妈时,依旧能听到她的叹息。

浩浩现在是小班的同学,初次上学的哭闹已经过去,第一学期的顺利结束曾让浩浩妈以为儿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开学的脚步再次带来挑战:浩浩的情绪出现了反复。

浩浩妈常常困惑,每天早晨送去学校时,浩浩显得格外难过,但到了傍晚放学时,他却能欢快地蹦跳着回家。这其中的原因让老师也感到不解,因为据老师的反馈,浩浩在幼儿园里似乎过得很开心。

孩子的情绪波动总是伴随着成长的痕迹。从周一的适应到周五的坚持,浩浩的眼泪虽然有所减少,但周末过后又恢复了原状。这究竟是为何呢?

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当孩子习惯了与亲人的亲密相处,面对陌生的环境时,他们内心会产生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甚至伴随身体不适的症状。

浩浩的妈妈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但她也感到困惑:为什么已经上过一学期的孩子还会如此呢?其实,这就是分离焦虑在作祟。

分离焦虑并不是一次经历后就会终身免疫的问题。即使对于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有多种原因导致他们的焦虑:可能是舍不得与父母分别,看到其他小朋友哭也跟着哭,或是因某种原因突然不喜欢幼儿园等。这些因素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不安感会逐渐消失。父母们不必过于紧张孩子的情绪波动。

面对孩子的分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分别时看到他们难过的情绪,我们心里也许同样不舍。但此时应尽量保持冷静和宽容,允许孩子表达他们的难过和焦虑。

坚定但不冷漠地执行分离。面对孩子的诉求和要求,父母应坚决而不应心软动摇。如果给予孩子同情或妥协,反而会让他们更难正确面对分离。

告诉孩子“我爱你”。分别时除了安慰之外,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永恒的。用“我爱你”代替“我想你”,因为后者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暗示。

为了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家长们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让孩子体验“短暂性分离”,通过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物体的恒常性。多用心陪伴宝宝也是培养安全感的好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成长的过程,包括面对分离的挑战。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去面对这一切。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