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的意思_湮灭是什么
我们所目睹的寰宇,色彩斑斓,明晰可辨。山是山,山内林立,林藏飞鸟;水是水,水中草荡,草间游鱼。在牧溪和尚的眼中,世界却是朦胧的,是模糊的,无色无相。细读《远浦归帆图》,我们或许在那两片孤帆中瞥见自我,这个朦胧的世界,或许正是我们所历练的境域。一切虚幻飘渺,唯独“归心”真实不移。这大概便是牧溪和尚直指心源的画境。
在绘画中,禅画是一类尤为特殊的艺术形式。禅画究竟为何物?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就如同我们今天依然难以给文人画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禅画带有一些基本特性,如“意境深远”、“笔简意繁”、“画中有禅”等。即便如此,仍难以为禅画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事实上,禅画与文人画有着许多重叠之处。历来被推崇的文人画作品,也有被视为“禅画”的情况。
提及禅画的代表画家,牧溪和尚自然是绕不开的人物。他是南宋时期的禅画杰出代表,作品包括《老子图》、《观音猿鹤图》、《烟寺晚钟图》、《远浦归帆图》、《六柿图》等。尽管多数作品散落于海外,尤其在日本广受赞誉,但过去牧溪的作品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或许与禅画不够文人气、不够优雅有关。禅画注重画家的个性表达,而不太重视技巧的精细。无论文人画是否以技巧为重,都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技巧的琢磨向来一丝不苟。由此,禅画中的追求个性,有时会被一些评论家解读为“粗恶”。
在《远浦归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牧溪的独特构图与笔法。此画是《潇湘八景图》之一,“潇湘”在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代表着一种江湖的情调与雅趣。牧溪以“潇湘”为旨,融禅理于画中,使得画中有禅,禅中有画。画面中的每一笔、每一墨点都似乎在讲述一个关于归心和本心的故事。
山体的表现不拘线描,以急速的笔触渲染出一个物的世界的基本面貌。墨点在画面中显得格外突出,它们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更像是在为观者开启一扇通往虚幻世界的。远山向右边延伸,与江面上的烟岚融为一体,山的轮廓与江面的烟岚难以区分。这些画面中的元素都体现了牧溪的独到之处,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禅意和本心的思考。
无论世界如何模糊不清、如何虚幻无常,《远浦归帆图》中的那两艘扬帆的船都像是仕途上的追寻者,渴望回到曾经的彼岸。《六柿图》、《莲燕图》、《叭叭鸟图》等作品更是牧溪禅思的生动体现。我们在生活中或许会有“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的感慨,这不就是我们本心的体现吗?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我们心中的那份本心、那种信念都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