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减法怎么教孩子_小孩10以内减法窍门


一年级学生正学习数学中的20以内进位加法部分,并以此内容作为小卷的练习题目。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三道应用题目的解答完全偏离了正确方向,本应使用加法却错误地使用了减法。

尽管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似乎有所思考,从其列出的算式中可以看出其先进行了加法运算,但最终却列出了错误的减法算式。具体来说,例如一个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9=14,但学生却先写出了14-9=5的算式。

当询问学生为何使用减法时,学生回答说看到“还剩”两个字就误以为应该用减法。这表明在理解题目意图和选择正确解题方法上存在误区。

翻阅课本后发现,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十分清晰,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也表现得很好,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却显得脱节。

进一步询问学生关于“为什么要圈出‘原来’‘一共’这些字?”时,学生回答说这是老师要求的。然而对于这些字眼的具体含义,学生却表示不清楚。这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是机械地按照要求操作,而并未真正理解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对于这样的学生,理解力可能稍显不足,需要手把手地进行指导,通过不同的练习来体会和应用知识点。

例如,“原来”指的是最初的数量。以一个具体例子来说,如果拿走了7个足球后还剩下6个,那么“原来有几个足球”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加法来解决。

同样,“一共”指的是将多个数量合并在一起的总数。比如红红和丽丽各有3朵花,要算出她们一共有多少花也是用加法。

对于“还剩”这样的词汇,它指的是在使用、拿走、领走、吃掉等操作后的剩余部分。如树上有7只小鸟飞走了5只,那么“还剩下几只”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减法来得出答案。

为了确保学生不出现错误,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用他们更擅长的具象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会了如何通过看图来列算式的方法,这次正好可以派上用场。这强调了知识连贯性的重要性,需要在最初学习时打好基础。

除了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画图法的应用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注意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并不只是用出现的数字列算式。另外也要注意需要解决的问题,遇到“原来”不一定都要用加法。

结语:

对于“原来”、“一共”、“还剩”这类问题,虽然不是复杂的问题,但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在理解和应用上出现困难。现在的题目不仅考察知识点本身,还会在基础上增加思维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画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背诵口诀。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