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的作用的答题模式_文章标题的九个作用
荔枝的故事
肖复兴
我第一次品尝荔枝,那是在我28岁的时候。那时的北京,荔枝是难得一见的南国佳果。时令一过,便难以再寻觅其踪迹。尽管价格昂贵,每斤要好几元,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掏钱购买了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得中学教师的职位,工资虽不高,但足以让我勇气满足母亲的愿望。
回到家中,未及我自书包中取出荔枝,母亲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沙果虽小,却晶莹剔透,每个都洗得干干净净,仿过了几番冲洗才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是母亲精心挑选的水果,每斤的价格远不及荔枝昂贵。
我拿起一个沙果放入,称赞其美味,又明知故问其价格。在使母亲高兴的我拿出了荔枝:“妈!今天我也给您带来了特别的礼物。”母亲看到荔枝时,神情略显诧异:“你怎么买了这么贵的东西?”我笑着解释:“尝尝鲜而已。”母亲听后笑意盈盈,用手指荔枝,小拇指甲盖轻轻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那神情,就像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贝。
那天晚上,家中突然来了几位客人。桌上摆放的两盘水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盘是伤痕累累的沙果,一盘则是玲珑剔透的荔枝。尽管我有些尴尬,但母亲却自然地转移了话题,将焦点引向了荔枝。
母亲非常喜欢荔枝,但她总是把大颗的荔枝留给我。从那以后,每年的夏天我都会买上一两斤荔枝给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们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持续到母亲去世的那年夏天。
我始终相信是母亲善良忠厚的一生让她临终前还能吃到水灵灵的荔枝。其实是我疏忽了。自从有了小孙子后,母亲的爱便不再只局限于儿子,也会分给孙子一部分。他不再需要等到28岁才能品尝到荔枝的美味。
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艳。
1. 答案为:B.居然……也……
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也”表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因此选择B。
2. 解析:“托”字在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母亲对荔枝的珍视和爱惜。她用手心托着荔枝,就像托着一只刚啄破蛋壳的小鸡一样小心翼翼。这个动作突出了母亲舍不得吃的神态,同时也反映出她平时的节俭。
3. 答案:
①“沙果非常便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这突显了母亲的勤俭节约。
②“母亲洗沙果时细心照料”,这既体现了母亲的勤俭节约,也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
③“母亲在端走沙果时自然地消除了儿子的尴尬”,这体现了母亲的体贴和为儿子着想的品质。
4. 好处分析: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