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课文朗读_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

伯牙操琴,钟子期聆听。琴音方起,意在泰山,钟子期赞道:“鼓琴真是妙哉!气势巍峨如泰山。”顷刻之间,琴声转而流向水中,钟子期又曰:“鼓琴真好听!激荡人心如江河。”钟子期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断弦破琴,再不弹奏,因为他认为世间已无值得再为其弹奏之人。

【译文】伯牙在弹奏琴曲,钟子期听他弹奏。当伯牙的琴声表现出泰山的意境时,钟子期说:“琴声真美妙!好像看到了雄伟的山岳!”当琴声转而描绘流水的意境时,钟子期又说:“真是动听!又好像看到了奔腾不息的江河!”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万分,断弦破琴,誓言不再弹奏。他认为这个世上已经没有值得他再次弹奏的人了。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 志:心志、情志 B. 若:在……方面 C. 鼓:敲击 D.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 加点字解释如下:

A. 善哉:表示赞同 B. 少选:一会儿 C. 巍巍:高大的样子 D. 复:值得/再次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该书是先秦杂家代表作……

B.……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C.文中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

D.文章中写“伯牙绝弦”的句子是: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结尾写伯牙“舍琴而叹”的作用是侧面表现了钟子期的“善听”,表现了两人互为知音。

E.文章中“伯牙绝弦”的句子是: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结尾处描述伯牙的叹息既表达了他的悲痛,也强调了知音难寻的主题。

4. 伯牙是传说中的古琴演奏家,而钟子期则擅长于鉴赏音乐。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它意味着真正了解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5. 文中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知音的地方在于他们能互相理解、欣赏对方的音乐和内心世界。例如,当伯牙的琴声表现出某种意境时,钟子期总能准确地描绘出那种意境。

方鼓琴而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炊烟袅袅若家之温馨。”志在雨雪,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纷纷扬扬如冬日之景。”志在清风……

6. 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讲述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传达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和知音难觅的情感。

7. 两人走到一起的原因是因为古琴的魅力、音乐的魅力。锺子期的离世使伯牙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原因是因为他失去了最了解自己的知音。

8. 关于的成语和名言有:刎颈之交、忘年之交等;名言如“四海之内皆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

9. 其他关于的名言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