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亩地多少平方_3分地是多少亩


在繁杂的生活长河中,久合终要离,这似乎便是家中的定式。小的时候我们一家聚在一起欢笑度日,待我们各自羽翼、各自成家后,也成了新的家的一员,在时间的催促下终究是分隔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看不到全家几十口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

回想一九八二年那个时光,村中八爷家二子新婚不久便分了家。他们是我们村第一对按照家族传统而分离生活的家庭。八爷家儿女众多,老大、老二早已娶妻生子,唯独还在求学中的老三尚未婚配。分家的那天,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被请来作为公人,家族的成员们也齐聚一堂。

那时的分家方式颇为传统,八爷家的十亩水田和十二亩旱地被精心分配。老大家分得部分肥沃的水田与旱地,老二亦是如此。然而老三则得到了较多的水田和旱地,而任务则在于他来照料家中的老人。此分配引起了媳妇们的不满与争论,但八爷自有道理。他解释说:新婚的屋子是由我亲手建造的,而老三仍在求学,尚无子嗣与稳固的居所,理应多分得田地以供其成家立业。尽管如此,这种分配方式仍然引起了老大的不满和争执。

而在六爷家,同样的十亩水田和十二亩旱地采取了不同的分配方式——抓阄法。良田与丑田的搭配都被编成号码写在纸条上,三个儿子通过猜拳来决定先后顺序并抽取纸条。虽然这种分配方式看起来更加公平,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丝偏颇,尽管没有造成大争执但也带来了家庭的细微矛盾。

奶奶的分配方法则是更加灵活而全面。她在按照传统的抓阄方法时做出了小小的改动。除了准备抽选的九亩水田和九亩旱地外,她特意留出了两亩水田和三亩旱地作为两位老人的自留地。这份自留地将在两位老人百年之后再次进行抓阄分配。我们家的分家过程中,母亲、婶婶们并无异议,而我们家宅基地与菜园的分配也是采用了这种公道的办法。

尽管八爷家是村里第一个分家的家庭,但后来的家庭们大多都遵循了奶奶的这种公平的分配方式。八爷的分配方式虽然有其道理,但奶奶认为老大老二有时会因不均而感到不满与抱怨。她曾对我解释道:若是依照八爷的方法,虽然初时分看上去公道但久之后终会导致弟媳间的争执以及孩子们的攀比心态等不利之事的发生。我们家的方式虽复杂一点,却能够尽量公平且保证每一个孩子都不感到偏颇和怨言连连。

如我所观察到的,现在孩子们在城中找工作或是学校更简单,时代的进步使我们无需局限于仅有的农田劳动去生存下去。像我家那年代的生活确实渐行渐远,已经鲜有被提起的一天辛勤劳作在稻田间度日的记忆了。看看现今的我们家中户口本上的耕地面积记载也愈显宽泛、非传统的形式:从原来共同的水田1.5亩到分散的三块水田加起来3亩的样子变化不大,旱地亦是如此仅有的几块也均不常见大劳作的现象了。

我始终认为耕种的不止是田地也是情义中的情感吧对于现代的我来说家里就是那一片安稳之处那些远行的梦想也将因家庭的安稳而更为安心前行的勇气也就更为坚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