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的诗_关于处暑的诗


本期《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特别节目

由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学院副教授黄阿莎,为您详解立秋物候特征、立秋诗词、立秋习俗等。

立秋,作为秋季的初见,寓意着一年已过半。南宋诗人范成大曾言:“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告诫我们不必因时光流逝而感伤,应珍惜当下,笑迎明天。

立秋的“立”,代表着开始,与“立春”、“立夏”同义。立秋不仅意味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更是阳盛至阴盛的转折。元代方回的诗作《立秋》描绘了人们立秋时的一丝凉意喜悦。“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尽管立秋仍在暑热时段,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后,天气会逐渐转凉。

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这代表着秋季来临,风中开始带有凉意,昼夜温差加大,水汽凝结成露珠,秋蝉也开始鸣叫。柳永词中的“寒蝉凄切”正是对这一景象的生动描述。

秋天,一个被千古文人赋予各种情感的季节。黄阿莎副教授提到,自战国时宋玉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慨后,秋天便常成为文人抒感的题材。她更欣赏那些不拘一格的秋天之诗,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中所表现的超然独立与豪迈胸襟。

在古代,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黄阿莎副教授介绍道,古人对立秋有着庄重的仪式感。《礼记·月令》记载了天子迎秋的仪式。而民间也有许多与立秋相关的习俗。例如,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剪成花样戴之;还有“戴楸叶、食赤小豆、吞瓜”等习俗。

在饮食方面,立秋后应避免过多摄入寒湿之物。正如白居易的诗句“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所说,立秋后应尽量让身体安适,心情放松。民间也有“贴秋膘”的说法,即在立秋后增加蛋白质和油脂的摄入量,以提升的精气和能量。

其实,秋天本身无所谓悲喜,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迎接它。黄阿莎副教授表示:“你选择了什么心境来迎接秋天,秋天便会呈现相应的风景。”

无论是诗人的笔下还是古人的习俗中,立秋都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生活智慧的节气。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应调整心态、顺应自然、珍惜当下、笑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