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是什么意思_钝感力通俗点说


什么是钝感力?

01. 钝感力的定义与影响

以小A为例,她常常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无法控制地反复思考,导致身心俱疲。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认为,提高钝感力是让人们能够“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的关键。他在《钝感力》一书中写道:“钝感,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并不是指真正的迟钝,而是指心态上的“迟钝”。这种“迟钝”能让我们在面对外界的时,暂时关闭情绪开关,保持冷静,从而获得继续前行的能力。

那些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个小动作或一句话而过度解读。他们知道如何处理遇到的事件,而不会过多纠结于自己的感受或情绪。

02. 钝感力的益处

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钝感力与心理防御机制——理智化有相似之处。在特定情境下,过多的情感投入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或干扰日常生活。而选择钝感的人,某种程度上调高了情感感应器的阈值,减少了情绪反应。

在信息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容易受到超出生活范围的社会议题的影响,产生额外的情绪反应。这时,适时地收回伸向外部世界的敏感触角,少一些情感的拉扯,让自己变得“钝”一点,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②钝感力也是回归自身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资源有限,过度关注外界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对自身内心的忽视。学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听到内心的声音,看到自己的内心,是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源泉。

光是从自己内心散发出来的,无需依附于他人。学会自我关怀,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才能抵挡虚无感。

03. 钝感与敏感的平衡

虽然我们谈到了钝感力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摒弃敏感。敏感是对生活细节的捕捉,是共情力、想象力、感受力的体现。

而钝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不让自己受外界伤害。敏感与钝感并非对立,而是掌握情绪的不同方式。过于敏感可能会让内心布满创伤,而过于钝化则可能使人走入与世隔绝的境地。

电影中的角色马里奥因为过度回避关系而变得孤僻、无法融入社会。这提醒我们,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在敏感与钝感之间找到平衡。

结语

学会钝感力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麻木或封闭。相反,它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方式。在敏感与钝感之间寻找平衡,让我们既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美好,又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并抵御外界的干扰。

通过培养钝感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运用钝感力这一重要的生活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