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供奉的是谁_关帝庙保佑什么的
据现有资料记载,关帝家庙中现存的建筑包括山门、仪门、祖宅塔、献殿、崇宁殿、娘娘殿以及圣祖殿等,它们以前朝后寝的方式布局。关帝家庙祖祠部副董雅辉在13日介绍道,该庙供奉着关公的祖先及其上三辈祖父母的肖像,在祖宅塔下,关公的父母长眠于此,忠骨不朽。
位于运城市区西南约十公里的常平村内,坐落着关帝家庙。自11日开始的“忠义天下”海外华文媒体网络传播活动正在山西如火如荼地进行。13日,记者亲自探访了这座关帝家庙,聆听了关公家乡的故事。
相传,此庙原为关公的故居,从他出生到“亡命奔涿郡”前,都在此生活。关公去世后,乡人因其高尚品德而在此地建祠奉祀。历经千百年的时光,从故居到祠堂再到,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在山西运城常平关帝家庙中,现存的山门、仪门、祖宅塔等建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这些建筑不仅在文物保护所的供图中可见,更是当地对关公文化传承的见证。
祖宅塔上的铭文记载:“见此塔,不知其为墓者十有。”据董雅辉介绍,传说塔下曾是一口水井。关公为摆脱乡里的而逃走,其年迈的父母不愿拖累儿子,选择投井自尽。后人为了纪念关公的双亲,在井上修建了塔墓。
在崇宁殿前,两棵古柏枝繁叶茂,被当地人称为“龙柏”和“虎柏”。这些古柏的枝干上缠绕着红绳,当地人相信这些红绳能保佑子女健康成长。这一习俗经过岁月的沉淀至今仍被保留。
作为关帝的家乡,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关公家世和家庭的故事。70岁的常平村村民锁对这些故事如数家珍。他说,游客们喜欢听关公的传奇故事,如关公显灵、关公除暴安良等故事被反复讲述。
“在关公的故乡,我们能够更生动地了解关公文化。”游客刘蔓说,“从史书、小说到戏剧中感受到的关公形象和故事,与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
自千百年的故居演变至今日的,常平关帝家庙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和布局。这不仅是关公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世代儿女对忠、义精神的传承和敬仰。
在关帝家庙中,石碑记载着历史的沧桑、塑像展现了关公的英勇形象、匾额上刻着忠义的箴言。这些都在诉说着关公义勇双全的过去和悲壮的家史。信众和游客纷纷来到这里,不远万里寻找关公文化的踪迹。
“常平关帝家庙每年接待海内外信众和游客超过20万人次。”董雅辉说,“我们通过举办关帝诞辰祭祀、关公巡乡里等活动,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昔日义勇震三军,今朝祠堂扬九州。”关公以其忠、义、仁、勇的品质被世人万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