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而卿成语接龙_娘字谐音开头的成语接龙
对于众多影迷而言,一些电视剧早已成为他们每年夏天回忆的标志,这些剧作在岁月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堪称经典。其中,《西游记》、《还珠格格》和《新白娘子传奇》更是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
不久前,一档综艺节目以这些经典剧集为引子,邀请了《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许仙、白娘子、小青的扮演者重聚现场,引发了观众们的热烈反响。节目中,关于“娘子”一词的讨论更是频频登上热评,引发了人们对古代妻子称呼的好奇。
那么,“娘子”一词究竟何意?在古代人们又是如何称呼妻子的呢?让我们一一探究。
在《北齐书·祖珽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裴让之与珽早狎,于众中嘲珽曰:‘卿那得如此诡异,老马十岁,犹号骓驹;一妻耳顺,尚称娘子。’”这段话揭示了“娘子”一词在古代有时被用来指代年轻的女子。
清代文字训诂学家、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意味着“娘子”在古代专指未婚的少女。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娘子”在宋代以前是用来称呼年轻女子的。
“娘子”作为对妻子的称呼,其起源可追溯至元代。元代的文献中开始出现将“娘子”用作对妻子的称呼,这种称呼方式首先在北京流行开来。
除了“娘子”,古代人们还有许多其他方式来称呼妻子。比如,“良人”一词,在古代夫妻互称时也有使用,但后来多被妻子用来称呼丈夫。
进一步演变,“良人”变成了“郎”和“娘”,其中“郎”和“娘”都是在“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右边加“阝”变成“郎”,左边加“女”变成“娘”。
还有“内子”、“外子”的称呼,同样也是用来指代夫妻。
在古代,人们还会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谦称自己的妻子,比如“荆妇”、“荆妻”、“拙荆”、“山荆”等。这些称呼与梁鸿和孟光的典故有关。
《列女传》中记载了梁鸿妻孟光的故事,她以荆钗布裙示人,体现了妇德。于是,“荆钗布裙”成了古代人秀恩爱的典范,而由此衍生的“荆妇”、“荆妻”也成为了对妻子的称呼。
除了这些,还有“糟糠”、“细君”、“夫人”等称呼。虽然“糟糠”最初是用来形容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但后来也用来泛指妻子。“细君”则是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妾室的意味。“夫人”一词则经历了从列侯之妻到王公大臣之妻的演变。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妻子的称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特点和人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