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怎么打节奏图解_架子鼓的打法口诀
杨澄甫宗师以其独特的眼光与手法,继承并改造了父兄的拳架,取其精髓,化繁为简。他在1934年出版了专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书中不仅配有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还按照行拳顺序分为94节,从而确立了体用兼备的定型拳架,亦称澄甫架。
自杨澄甫宗师辞世后的近90年来,其定型拳架的传播与其家族、亲族、弟子传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多种拳架套路,其中以定型拳架为蓝本创作的简化套路也广为流传。可以说,定型拳架在传统性、经典性、技术性以及传播性方面,都堪称杨氏太极拳的主流拳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众多招式繁多、风格各异的拳架套路中,如何揭示拳架结构的特征及其规律性,并用于指导习拳实践,对杨氏太极拳的大众修炼具有重大意义。对此,钟摆式拳架结构的提炼显得尤为重要。
钟摆式拳架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我通过深入研究赵斌——赵幼斌一脉传承的杨澄甫85拳架,将其整套拳架分为八段(内含23小节),并绘制了行拳路径示意图,从而提炼出了钟摆式拳架结构的思维导图。
钟摆式拳架结构揭示了哪些规律性呢?
其一,它揭示了分段原则。即以行步或称连续移动步的最后一动做为每段的结尾,这样就能将整套拳架的钟摆式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
其二,它揭示了拳架的整体结构特征。整套拳架的行进如老式钟表的钟摆般荡来荡去,周而复始,极具规律性。习练者从预备式开始,按照特定的路线和节奏进行练习。
其三,它展示了段落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每个段落都有其独特之处,同时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例如第四段集中表现了各种连环招法的编排,而第五段则体现了主攻和主防的意识。
其四,它揭示了段落中招式分布的特征。整套拳架中新招式和重复招式的分布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整作既不单调又富有变化。
通过系统分析拳架结构、反复拆解招式组合来探索和理解拳架的内涵,进而掌握其心法、和技法要素。这可能正是澄甫架的深邃之处和其经久不衰、传承不断的魅力所在。我似乎感悟到了当年杨澄甫宗师编排、定型和传播这套拳架时的匠心独具。
《杨澄甫85拳架行功歌诀》
万玉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