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和竖琴的区别_箜篌和竖琴的图片
吴丝蜀桐,奏响秋日的高远,空山间云气凝滞,仿佛被这乐音所吸引而停滞不前。
湘娥闻篁竹而泪垂,闻其声而愁怨,李凭于之地,箜篌,弹出深深的情感。
此乃唐代大诗人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之起始二句。彼时深秋之际,李凭所弹之箜篌乐音,如泣如诉,扣人心弦。那飘散于寂静山间的云朵,似乎也因这凄美的乐音而止步不前。湘水之滨的女神湘娥与善弹悲哀乐曲的,亦为之动容。
箜篌,对于许多人而言,是的竖琴。其外形与音色皆与竖琴相似。箜篌的音色既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又带有刚劲之气,其音调华丽而大气,如行云流水般清亮温婉,又似欲上天揽月的高亢清脆。此乐器在古代的宫廷雅乐以及民间音乐中均有广泛应用,然而在却似乎被遗忘在角落,知之者甚少。
人最初接触箜篌这种乐器,应归功于古代的塞种人。他们以游牧为生,较易接受并传播这种便于携带的小型竖箜篌。他们将之传入新疆,并进一步传播至中原地区。
竖式箜篌在东汉末年到晋代的石窟艺术中已有所体现。汉代时的箜篌所使用的“箜篌”、“坎候”均为古代对这种乐器的音译名称。“cank”这种称呼正是由竖式演奏而得名。
在盛唐时期,箜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李供奉弹箜篌歌》所描述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箜篌的盛行情况。然而由于的限制,箜篌音乐在民间鲜有流传。到了宋代以后,箜篌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地位。
螺钿槽箜篌等现代新型箜篌已经发展起来。现代箜篌不仅古朴秀丽、音色柔美清澈,还结合了传统乐器的特点及西方竖琴的造型结构、弦长、音高排列等要素而制成的新型乐器。
我国的第一台新型箜篌——雁柱箜篌于1980年在苏州问世。而后在1984年又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脚踏式全转调凤首箜篌。这些新型乐器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对传统乐器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