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我旧时裳的裳读音_木兰辞著我旧时裳怎么读
对于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唐诗三首》中的《卖炭翁》,大家或许对诗中的一句“身上衣裳食”有所疑问。特别的是,课本上对于“裳”字的读音并未给出明确的注释。那么,这个“裳”字,究竟应该读chánɡ还是shanɡ呢?
若是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衣裳”二字毫无悬念地读作“shang”。《卖炭翁》是一首古诗词,其读音的判定需结合古汉语的规则。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发现“裳”是个多音字,拥有chánɡ和shanɡ两种发音。我们需要根据诗句的上下文来判定其准确的读音。
在古代文化中,关于“衣”的概念有广狭之分。广义的“衣”泛指一切用于遮蔽身体的织品,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等,而狭义的“衣”则专指上身所穿。当“衣”与“裳”并提时,“裳”特指之衣。[1]据王力先生的观点,古汉语中“衣裳”是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衣”指上衣,“裳”指下衣。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在古诗文中,“衣裳”应当读作“yīcháng”。
进一步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我们确认“裳”在古代文献中的读音主要为chánɡ。这说明在古代文献中,“裳”应当统一读作chánɡ。
诸如《木兰诗》中的“着我旧时裳”、郦道元《三峡》里的“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及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身上衣裳食”,这里的“裳”都应读作chánɡ。
那么,何时读作shanɡ呢?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我们得知,一般只在现代口语中,“衣裳”才读作轻声的shanɡ,且这种用法较为口语化。故此发音不会出现在古诗文中。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古诗文中的“裳”字,应当统一读为“chánɡ”。
注:参考文献 [1] 王力:《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可详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2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