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_过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


一、氢氧化钠的转变:

基础知识点解读

1. 变质原因: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

化学反应公式:2NaOH+CO2=Na2CO3+H2O。

产物判断标准:碳酸钠的存在,意味着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有新物质生成。

2. 碳酸钠的检验方法:应选择能与CO3²⁻发生明显反应的试剂,但不应与OH⁻产生相同反应。

(1)加入盐酸——产生能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2)加入碱——如Ca(OH)2或Ba(OH)2溶液,产生沉淀。

化学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3)加入盐——如CaCl2或BaCl2溶液,同样产生沉淀。

化学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变质情况概述:

(1)部分变质: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完全变质:只存在碳酸钠。

对比(1)和(2)的不同,确定需检验的物质为反应物。

检验方法: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入酚酞若变红,则(1)正确。注意,不可加入Ca(OH)2或Ba(OH)2,因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反应后,在滤液中滴入酚酞不会变红则为(2)正确。

例题解析: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有白色粉末。他们根据化学知识做出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1)小刚的结论是否准确?需进一步验证。因为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可能只是因为碳酸钠的存在而非唯一原因。

(2)小军仅通过滴加酚酞试液变红就断定是NaOH是不全面的。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会干扰判断。

(3)小红的实验中,若先加入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后过滤。接下来应检验溶液中是否含过量氯化钙。不能使用Ca(OH)2溶液替代氯化钙溶液,因为这样可能会引入氢氧化钠的干扰。

干扰物排除及物质检验逻辑:

(1) 在混合物中除了要检验的物质外,若存在其他物质且对目标物质的检验产生干扰,需先去除干扰物再进行目标物质的检验。

(2) Na2CO3溶液显碱性,因此直接检验NaOH会受到干扰。

二、氢氧化钙的变质及检验:

1. 变质原因: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化学反应公式:CO2+Ca(OH)2=CaCO3↓+H2O。

2. 变质后的成分猜想及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