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_书戴嵩画牛原文及翻译简短
《书戴嵩画牛》乃北宋文学家苏轼所著之散文。此文作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时值苏轼因父丧归蜀。另一说则称其创作时间不详,或为元祐年间苏轼于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此文以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之误为线索,娓娓道来,彰显了实践出真知之哲理。
在四川之地,有杜处士一位,他热爱书画,所藏之品以百计。其中尤以戴嵩所绘《牛》一轴为珍,杜处士用锦囊装之,以玉轴为轴,随身携带。一日,杜处士晒画之时,一牧童见之,拍手大笑,曰:“此画描绘斗牛也!牛斗时力聚于角,尾搐入两股间。然此画中牛却摇尾而斗,实为谬矣!”杜处士听后,点头称是。古人言:“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理不可违也。
注释:
1. 戴嵩:唐代之名画家,尤擅画牛,有《斗牛图》传世。
2. 蜀中:即今四川之地。
3. 杜处士:指姓杜之隐士。
4. 锦囊玉轴:用锦制画囊,以玉作画轴,表现画作之珍贵。
5. 曝:指晾晒。
6. 拊掌:拍手,表示赞赏或笑意。
7. 搐:指,文中指牛尾。
8. 股:指牛之大腿。
9. 掉尾:指牛摇动其尾。
10. 然:意为认为……是对的。
11. 云:言也。
12. 奴、婢:分别指农人与织女,为古时从事农织之人的通称。
译文:
四川有一位杜姓的隐士,酷爱书画艺术,其所藏作品达数百件之多。其中特别喜爱的是唐代画家戴嵩所绘的《斗牛图》,他特地用锦缎制成画囊,用玉装饰画轴,并经常随身携带。一日他在晒画时,一位牧童见到这幅画后,不禁拍手大笑起来,说道:“这幅画上画的明明是两头斗牛嘛!斗牛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紧缩在之间。但在这幅画中,牛却摇着尾巴斗架,显然是错误的。”杜处士听后觉得牧童言之有理。古人说:“耕田要问耕种的农夫,织布要问织绢的织女。”这个道理是颠扑不破的。
艺术特色:
1. 简明扼要:全文虽篇幅短小,却能生动地描绘出牧童的天真未凿及处士的豁达冲和之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 意趣盎然:文章以平常故事寄寓深刻哲理,令读者在欣赏之余陷入深思。
3. 寓言笔法:运用寓言的手法展现大画家戴嵩画牛之误及实践出真知之理。
4. 讽刺与启示并存:文章既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又启示读者要细心观察事物、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