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文言文_愚公移山文言文带拼音版
愚公移山
【句注】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两座山高大无比,占据着大片的土地,原来所在的位置显示了它们的雄伟与重要。
北山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这两座山居住。
【句注】他因山北的阻塞而苦恼,出入都要绕道。这揭示了愚公移山的原因和背景。
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句注】描绘了愚公移山后的美好愿景,也展现了他的决心和毅力。
家人们纷纷表示赞同。
【句注】这表明家人对愚公决定的支持,也突显了家人的团结和热情。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怎样移动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
【句注】妻子的话并非反对移山,而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她也提出了移山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家人经过讨论,决定将土石运到渤海的尾部、隐土的北面。
【句注】这里展现了家人的积极态度和实际行动,为移山做出了具体的计划。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之尾。
【句注】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移山的艰难,突显了愚公一家的决心与意志。
邻居氏的寡妇有个七八岁的小儿子,也蹦蹦跳跳地跑去帮助愚公。
【句注】插叙了弱子参与移山的情节,与后文智叟的嘲笑形成鲜明对比。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向注】这说明了运土石的路程遥远费时,突显了移山的艰难和愚公等人的毅力和意志。
河曲有个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毁坏不了,又能怎样移动泥土石头呢?”
【句注】智叟的话突显了移山的艰难和愚公的决心之间的对比。
北山愚公长叹着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然而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
【句注】这里用生动的语言和比喻表达了愚公的决心和信念,也展示了他的长远眼光。
智叟无言以对。
【句注】智叟被愚公的话驳得无言以对,突显了愚公的智慧和坚定。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句注】用操蛇之神的“惧”,侧面突出了愚公的决心和恒心。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
[句注]以神话作结,充满浪漫色彩。移山的最后胜利也照应了故事开头。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