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_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计算
一、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
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不再仅仅需要亲自参与劳动。他们可以成为整体工作团队的一部分,履行特定的职能。从物质生产本质的角度出发,这适用于整体劳动者。对于每个个体成员而言,情况则有所不同。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扮演着生产工人的角色。单纯的劳动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职责。他们必须创造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或为资本自我增值服务的工人,才是真正的生产工人。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延长工作日,使其超过仅能维持劳动力价值等价物的点,进而让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这是资本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在工作日的开始就将时间分配给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资本家会采用各种策略来缩短生产与工资等价物的时间,从而影响必要劳动的时长。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仅与工作日的时长有关,而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则促使了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的根本变革。
二、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量的变化关系
在假设条件下:商品按其价值出售;劳动力价格有时高于其价值,但绝不会低于其价值。我们观察到,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工作日的长度、正常的劳动强度以及劳动生产力。
三、剩余价值率的多种表达方式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值(M/V)代表了生产过程中资本的增值效率。这也是对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之间关系的反映。
以剩余价值的不同表达方式来计算,如“剩余劳动/工作日”、“剩余产品总产品”等,都揭示了资本对无酬劳动的占有和支配关系。这体现了资本自我增殖的秘密:即资本对他人无酬劳动的掌握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