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该怎么治愈_原生家庭缺爱型抑郁性格表现


长久以来,对于抑郁症的理解始终是:个体心理需求的不足会导致其长时间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由此引发的心理能量耗损,会使个体陷入心理能量日益低下的状态。

一次直播中,我有幸接听了一位女士的连麦。她告诉我她已焦虑抑郁长达六七年,且一直在服用物。起初她的身体出现许多不适,包括心脏和肠胃问题,甚至手抖。而近来,她总是饱受头疼的困扰。

在交流中,我询问了她的病因。她回忆道,几年前大哥因生意失败背负了债务,她选择帮助哥哥还债。后来得知大哥通过假离婚将部分财产转移给了。令人痛心的是,在此期间并未伸出援手,反而奢侈消费。当她提醒节制消费以共同还债时,却冷漠地回应:“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欠的债!”这句话像一把利刃刺入她的心,使她的内心世界彻底崩溃。

这位女士一直珍视亲情,与哥嫂关系融洽,特别是与年龄相差近二十岁的哥哥,她几乎将当作母亲一般看待。然而这次经历让她感到极度失望和委屈,内心充满压抑和悲伤,最终导致抑郁。更令人痛心的是,大哥在得到一笔款项后并未用于还债或给予妹妹帮助,而是再次转给了前妻,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愤怒和委屈。

她的内心挣扎不仅限于家庭问题,还影响了她的婚姻关系。由于她将情感重心放在原生家庭上,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在倾听过程中,我对于某些情节感到惊讶,如她主动帮助哥哥还债却遭遇冷漠对待。当被问及对的绝情之语有何感受时,她表示感到对方过于绝情,以前的好意如今看来显得无情。

进一步了解后得知,她因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自幼缺乏母爱和家庭温暖。大哥虽作为照顾者,但在她心中几乎取代了父亲的角色,而大嫂在她心中则扮演着母亲的影子。当大哥遇到困难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挺身而出。

正是由于童年时期心理需求的缺失,使她在成长过程中对爱显得特别渴望。尽管已成家立业,她的心仍牵挂着原生家庭。当付出达到一定程度而家庭关系却出现裂痕时,的那句冷漠之语触发了她内心的创伤,使她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并最终导致抑郁症。

这种类型的抑郁症可以被归类为“缺爱型”,而那句冷漠的话语成为了心理创伤的。如果她在童年时期能够得到足够的爱与关怀,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或许她不会如此执着于付出以维持亲情,也不会让家庭问题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对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并非仅靠物消除症状,而是要找到其根源:满足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痛苦自然会消失,抑郁症也会随之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