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故事_孟母三迁民间故事原文


昨日我们领略了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儒家亚圣孟子所传递的思想精华。

对于孟子,想必大家对其耳熟能详的故事莫过于“孟母三迁”。《史记》中记载,孟子曾在子思门下受教,子思则是孔子的孙子。尽管孟子与孔子相隔已久,但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就如他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将仁政的理念付诸实践。孟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而孟子的良知良能则成为阳学的重要源泉。

第一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四端说,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起始点。这些是人性中固有的情感和智慧,非由外力所赋予。当面对小动物的困境时,我们会自然产生同情心;当受到羞辱时,我们会感到羞耻;面对朋友和长辈时,我们会自然地尊重他们;对于事情的对错,我们也有自然的判断力。

第二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此言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强调儒家不传霸道传,因此不推崇齐桓公、晋文公等人的霸权行为。

第三句:“一力假仁者霸……”此句强调了以仁德行天下的重要性。依靠仁义道德,无需国力强大也能赢。这与孔子倡导的“以德”的理念相契合。

第四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提醒我们,当事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应该反思自身。如果自身行为得当,天下人自然会归附。

第五句:“道在迩而求出远……”这句话告诉我们大道就在身边,但人们往往舍近求远。阳明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人们追求难以理解的事物为学,忽视了简单易懂的部分。

第六句:“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这提醒我们不应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真正的圣贤如太阳般明亮,不会被浮云遮蔽。

第七句:“声闻过情,君子持之。”这句话提醒我们作为君子应该注意自己的声誉,不应夸大其词。

第八句:“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强调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性。阳明先生认为人人心中都有良知和圣人之心地。

第九句:“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此言教导我们尧舜之道其实简单而质朴,不过是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

第十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告诫我们安乐并非真正的幸福,身处忧患中也可能孕育着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