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化学式 聚乙烯吡咯烷酮
乙醇,常被称为酒精,是一种醇类消毒剂。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醇,拥有较低的沸点并且具有挥发性。它主要通过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从而达到消灭微生物的效果。
酒精具有强大的渗透和亲脂能力。这种能力使其能够消灭细菌的繁殖体,同时对一些亲脂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也有作用。醇类消毒剂的灭菌效果会受到有机物和浓度的影响。通常,最佳的消毒浓度为75%。如果浓度过高,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酒精进一步深入细菌体内,从而难以彻底杀死细菌;相反,如果浓度过低,则无法有效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同样不能彻底杀菌。
酒精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以及作为碘酊消毒的脱碘剂,同时也常被用作溶剂。
碘伏和碘酒都是含碘消毒剂。碘伏是通过碘与表面活性剂络合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也被称为络合碘。它是一种广谱杀菌剂,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以及芽孢。与其它消毒剂相比,碘伏对皮肤和伤口的刺激性较小,因此特别适用于外科洗手消毒、处理外伤以及皮肤的消毒。
特别是对于婴幼儿,由于碘伏的刺激性小,因此是更为合适的选择。根据所含表面活性剂的不同,存在多种碘伏,其中聚维酮碘溶液因其在临杀菌效果好且刺激性小而被广泛使用。
碘酊是由碘、碘化钾和乙醇组成的消毒剂,其强大的杀灭病原体能力使其能够消灭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和霉菌等。它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皮肤和的刺激性较大,涂抹在伤口上可能会引起较为强烈的疼痛。
使用时需注意,对碘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碘酊和碘伏,新生儿则应选择刺激性较小的碘伏;对于皮肤溃烂的情况则不宜使用碘酊。为了避免产生更强的刺激性的,碘制剂不应与红汞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