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是什么意思_五戒中什么最难戒
在我年轻的日子里,“”这个词颇为稀罕,除了弘一之外,我几乎一无所知。遥想四十年前,造访叶圣陶先生的府邸时,叶先生的长孙叶三午向我等展示了一幅弘一的墨宝。画作中“如梦如幻”四个字让我深感的庄严,虽然尺寸不大,却毫无俗气,令人能遥想弘一书写时的宁静从容。
说到弘一,
不由得令人心生敬仰。
然而不知何时起,“”这个词渐渐泛滥,时常有人想要介绍我结识各种,甚至有人自称为。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要弘扬佛法,拯救世间众生。某次,我遇到一位前呼后拥的,与其交谈时,他口若悬河,声称要普渡众生。他谈论在这个网络时代,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创新佛法,如何主动和执著地引导众生走向开悟之路。
我适时插话表示,对于我们这些对佛教只有浅显理解的俗家弟子来说,佛法的真谛更多在于,也就是告诉我们什么不该做,而非什么该做。我半开玩笑地说,就像猪八戒有八戒那样,唐僧给他取名八戒,是希望他能遵守“五荤三厌”的,而不是寄望他去做什么伟大的事情。
“五荤三厌”这一概念,在弘一剃度为僧后更加深入他的生活。他潜心研究律学,以身作则。昔日贵公子的生活习惯一去不复返,他自律节俭,严格遵守“过午不食”的。若他的弟子触犯了,弘一会自我惩戒,直至弟子领悟为止。他曾写下一副字联:“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这恰恰体现了他内心的追求。
“五戒”是们必须探讨的深奥之理。当年佛祖释迦牟尼为约束僧众而制定,出家受戒,必须严格遵守佛规。或少至五条,多达三百四十八条,其难度可想而知。谈论佛法较为容易,而探讨则较为困难。若能受戒并持戒如身体力行那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