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识为什么读zhi 博闻强识zhi还是shi


“君子”作为儒家理念的核心,它所体现的儒家理想人格,已经深深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孕育了多种不同的释义和内涵。

那么,如何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礼记》有言:“君子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记忆深刻却态度谦逊;他坚持做善事而从不懈怠。”这样的君子是如何铸就的呢?孙希旦诠释道:“博闻强识不仅仅是为了精通礼仪,更是以谦逊的态度保持自己不骄傲自满;敦促自己持续做善事修身养性而不停止,如同每天都有新的成长。”此等修养无疑对当下信息碎片化、知识浅尝辄止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从第一个层面来看,即便拥有了广博的知识,也应以谦逊的态度来保持自己的虚心,而不是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这第一层的实践就已相当困难。人们往往容易陷入自大的倾向,潜藏着傲慢的基因。即便那些看似无能的人也会借助他人的能力来提升自己的声势,更何况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呢?围观者往往认为有能力的人傲慢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傲慢几乎是无法抑制的自我满足感。

一个能够隐藏自己的才华,不炫耀自己德行的人,已然可以被认为是即将步入君子之列的准君子。

那么,第二层又是什么呢?这是准君子迈向真正君子、摆脱形象的关键一步。即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进步与更新。也就是说,广博的知识与谦逊的态度并非仅仅是为了塑造一个谦逊的形象,或为了在高位上展示出高而不傲的姿态。真正的目的是在学术和道德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正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表达的那样,追求知识的精进和道德的升华。

完成这一阶段后,便从表面的知识追求和善行实践深入到内在的修养,从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