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是什么意思_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意思


游子之吟

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手笔,

慈母手中丝线穿梭,

为那远去的游子缝制衣衫。

临别之际,她缝得如此细密,

唯恐游子归程延迟。

人们常说,一株小草的心意,

怎能回报那如春光般温暖的母爱?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他早年家境贫寒,直到46岁才进士,50岁时担任溧阳尉。

元和九年,他在阀乡(河南灵宝)病逝。

孟郊的诗篇存有五百余首,其艺术风格或以简练的白描手法呈现,不依赖辞藻典故,语言朴素而避免浅显平庸;或则深思熟虑、精心雕琢,以展现他内心的情感志向。

【译文解读】

一位充满慈爱的老母亲手着针线,

为即将出远门的子女赶制新衣。

在她为孩子送行前,忙于缝制衣物,线缝得结结实实,

表现出对子女归期之遥远的深深忧虑。

尽管人们常说,如同那初生的小草般微不足道的心意,

又怎能回报如春日阳光般恒久而温暖的母爱呢?

【深情感悟】

此乃一首流传千年的赞颂母爱的诗篇。

诗中描绘了游子即将远行时,慈母为其缝衣的情景,

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诗篇首句从母子二人着笔,再至线与衣的物象描绘,展现了母子间骨肉相连的深情。

第三、四句通过描绘慈母的动作和神态,充分展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深眷恋和关爱。

这种深沉的母爱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流露无遗,朴实自然,感人至深。

末两句将前述情感升华至新的高度,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赤子对母亲的无尽感激与怀念。

整首诗以清新流畅的笔触书写而成,无需过多雕琢,却饱含深厚的情感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