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全诗_千古奇诗《两相思》


重述历史,论道千古,文学大家在时间的河流中流芳百世。《清平乐》中的主角,被誉为大文学家的晏殊,其非凡才情被世人所铭记。纵观仁宗时代的政坛、文坛乃至士林,晏殊始终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自幼才情出众,后得到两代皇帝的认可,高居宰相之位,富贵荣耀皆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晏殊的文学造诣极高,不仅诗词精湛,更是博学多才。他的词作中流露出清丽的语言和和谐的声调,不仅满载离愁别恨的情绪,更洋溢着一种超凡脱俗的高远气息。他的一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更是脍炙人口,既展现出婉约词的特质,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的局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一词描绘了菊花、兰花等景物在秋日清晨的景象,寄寓了主人公深深的情感。诗中通过菊兰的“愁”和“泣”,婉转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里的花草似乎已经人格化,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色彩。尽管未直接描绘主人公的容貌和情境,但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和情感。

诗中“罗幕轻寒,燕子去”等句,将读者从室外引至室内,通过气候的变化和燕子的,暗示了主人公孤独的心境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而“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则借明月之景,抒发了离情别绪的痛苦。整首词以恢宏的气势描绘出天地间的苍凉,将思妇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等句不仅将相思之情进一步升华,更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华美的辞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蝶恋花》一诗在文学批评界也有着极高的评价,被王国维等大师在《人间词话》中赞誉为治学境界的代表之一。

“欲寄彩笺兼尺素”表达了主人公无尽的思念与期盼。“山长水阔知何处?”却无奈地倾诉了相思之苦。思妇无法找到游子的踪迹,只能寄情于这难达心意的书信之中。整首词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