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筋的作用_吊筋的作用及布置位置


钢筋种类详解

为何同样的钢筋有着众多的名称?这背后其实是钢筋的区分与应用。根据钢筋的使用用途,它们被分为受力筋、分布筋、造构筋、箍筋、架立筋、贯通筋、负筋、拉结筋和腰筋等。

受力筋:主要承担梁或板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以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和吊筋等。对于单项板,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而平行于长跨方向的则为架立筋。在双向板中,长跨和短跨方向的钢筋均是受力筋。

分布筋:它主要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它的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同时分散板上的荷载到受力钢筋上,并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产生的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的裂缝。

箍筋:它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的,能将梁和柱内的各种钢筋联结成一个钢筋骨架。箍筋是环形的,无论是圆形还是矩形,都像“口”字一样,把上部的和下部的钢筋紧紧固定在一起,共同抵抗剪力。

架立筋:这是梁上部的结构用钢筋,虽然它没有实质的承重作用,但在梁的两端则起到抵抗负弯矩的作用。其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以固定箍筋并形成钢筋骨架。

贯通筋:这是一根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无论长度如何,都不会改变其直径,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需要搭接或焊接时,应确保搭接长度并正确绑扎。

负筋与拉结筋:负筋主要存在于如悬挑板等构件中,其位置和作用与受力筋相反。而拉结筋则是为了加强无法同时施工的构件之间的连接而预留的钢筋,提高了填充墙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腰筋:又称“腹筋”,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是因梁过高而在箍筋中部加设的连接筋。腰筋的作用是增强梁的稳定性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