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_一个人都不能少的观后感


透过镜头,我们目睹了教室内的情景,孩童们眼中闪烁的纯真光芒,是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邪的天真。无意间掉落的粉笔,像是一把触动心灵的锤,每一次触碰都饱孩子们对学习用具的珍视,这种情感浓厚而令人心酸。

若非身临其境,无法体会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孩子们的生活磨砺。环境的束缚,家庭的重担,无情地压在幼小的肩膀上,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无忧无虑和天真烂漫。

当小老师魏敏芝走进教室时,观众随着她的视角看到了那间拥挤的教室,孩子们嘻嘻哈哈地挤在一起,桌椅摇摇欲坠,粉笔寥寥无几。他们好奇的眼睛紧紧盯着老师,那既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整部影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耀眼的明星,却用真实的风土人情抓住了观众的目光。它展现的是山区人们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无需过多修饰,因为它的真实触动了每个人的内心。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让我们深有感触。两个课桌拼成的床,四五个孩子挤在一起,若床不够长,便用凳子来补足空隙。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当孩子们喝到可口可乐时,他们脸上的满足感溢于言表,那种迫不及待、激动和喜悦的情感令人动容。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张慧科这个角色,他是一个既调皮又懂事的孩子。面对村长时,他展现出的狡猾让我们以为他想要零食或玩具,然而实际上他需要的只是两支笔。他是一个内心倔强、喜欢挑战的少年,同时也是个可怜的少年,年纪轻轻就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魏老师的心愿很简单,“一个都不能少”,但在那样的环境中实现这个心愿却异常艰难。电影中展现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现象,环境让他们不得不早早接受生活的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电影中充满了正能量。魏敏芝能够找到张慧科得益于大家的无私帮助。正是因为爱,山区的孩子教育环境才得以改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希望小学都是社会爱心人士为山区孩子们搭建的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