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攻原文言文翻译断句_晋文公原文言文翻译


晋文公,信守承诺之君,其事迹在火泽睽卦的九四爻辞中得以体现。

在东周列国时代,周襄王姬郑的同父异母弟弟太叔带与隗后私通,引发了内乱。周襄王逃离洛邑,向各诸侯国寻求援助。尤其是对国力强大的秦、晋两国,特派专人送信。晋文公的舅舅孤偃视此为展现晋国实力,同时巩固自身地位的良机。

晋文公毫不犹豫地答应援助周襄王,并竭尽全力。秦穆公也表达了支持之意。晋文公巧施策略,用重金戎、狄二国,令其允许晋军通过。他派遣胥臣游说秦穆公,成功促使秦国撤兵。一切准备就绪后,晋文公的如破竹般势不可挡,最终护送周襄王返回家园。

在平定内乱后,周襄王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晋文公趁机提出希望死后能享有天子级别的墓葬待遇。周襄王虽未直接答应,但赐予晋国四个城邑作为回报。原城原为原伯贯的封地,但因原伯贯兵败无功,其封地被周襄王收回,转赐给了晋国。此时原伯贯仍居住在原城。

晋文公与赵衰抵达原城时,原伯贯散布谣言,称晋军曾阳樊城时了所有百姓。这一消息引起原城百姓恐慌,但他们誓死保卫家园,决心与晋军同仇敌忾。晋文公采纳赵衰的建议,下达命令:若三天内攻不下原城即刻撤军。果不其然,到了三天期限,晋文公果断撤兵。

原城百姓深感晋文公的诚信与道义。他们认为即使失去整座城池也不愿失去诚信。于是百姓们打开城门,热烈欢迎晋文公进城。这便是成语“伐原示信”的由来。

这个故事正是火泽睽卦九四爻辞的真实写照。九四爻辞描述了“乖异背离”的时运中孤独的境地,但当遇到刚毅的大丈夫时,双方秉持诚信交流,虽面临危险却能化险为夷。《管子·枢言》中亦云:“诚信者天下之杰也。”强调了诚信在为人处世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