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乐是哪三乐_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赵宗符
孟子曾言:“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意在说明人们应当避免去做那些自身不屑一顾之事,摒弃那些不心仪之物。将之置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框架下,其象征着超我对本我的约束与指导。从身心角度解读,则可理解为精神子系统对心理子系统的管理,进而对生理子系统施加影响。
孟子又言:“有德慧术知者常处困厄。”独孤之臣与庶孽,因处境危殆、忧患深重,故能通达事理。这正体现了孟子强调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理念。
身处困境、历练磨难是造就德行、智慧、技艺、知识的必要条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言极是。如同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背后是平时艰苦训练的积累。古人言“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正是揭示了患难的辩。
经过无数次的历练与挑战,心灵才能逐渐变得坚韧。王阳明所说‘百死千难中得来’的良知之学,与孟子思想一脉相承。有了这种对艰难困苦的深刻理解,人们便能以更高远的视角审视困苦,从而更加乐观地面对并克服之。
孟子再言:“侍奉君主以谄媚为乐者鄙夫之举;定邦之臣以国泰民安为乐;全尽天理者以道行天下为乐;德行完备者端正自身而外物随之端正。”其中,讨君主欢心以保富贵者,实为人所不齿。
至于君子之乐,孟子列举三种。值得称道的是,那些平凡的、简单的乐趣——如家人安健、问心无愧及教育英才等——被儒家视为更持久、更实际的生活乐趣。正如《论语》中所赞誉的‘孔颜乐处’一般,这些平凡的乐趣才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孟子的思想深邃而博大,其所倡导的‘君子三乐’等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人生价值、追求生活乐趣有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