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妙语精华_短短一句说透人生
文坛之海涌现许多赞咏雪景的杰作,各具特色,恰似百花齐放,各有所爱。有人沉醉于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绝美描绘,有人钟情于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清丽之词,亦有人喜爱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的夸张之笔。这些脍炙人口的咏雪名句,共同构建了一个个如梦如幻的雪的世界。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的是苏轼的一首咏雪佳作——《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此诗与前述之作相较,其独特之处在于其率真与可爱。此诗创作于元丰四年的冬天,彼时苏轼谪居黄州。忽降大雪,他欢欣雀跃,急赴近处的乾明寺赏雪,随即赋诗以记。
诗篇伊始便可见其精妙之处。这首《雪后到乾明寺遂宿》不仅美得令人心醉,而且透露出苏轼孩童般的天真与喜悦。
诗中,“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等句,展现了苏轼的诙谐与直率,是其他文人笔下所难得一见的。清代文人纪晓岚虽评价此诗略显通俗,但这正是苏轼率真个性的体现,那场雪确实带给他无尽的惊喜。
首联描述了雪后银装素裹的山野景象,马儿都为之惊叹,而诗人急欲上山入寺赏雪的情景跃然纸上。他不直接描写山雪的美景,而是通过“马亦惊”来侧面烘托。而“阶前屐齿我先行”的细节描写,则描绘出一位爱雪之人急切行走在山阶上的生动画面。
次联中,“山花开遍”的景象在月色和雪色的映照下显得尤为耀眼,仿佛整个山寺都成了一个不夜城。苏轼巧妙地化用岑参的诗句,以风花喻雪花,展现了其高明的文学造诣。
颈联中,“未许牛羊伤至洁”流露出诗人对雪地的呵护与珍视,透露出孩童般的任性与顽皮。“且看鸦鹊弄新晴”则展现了诗人对雪后新晴的喜爱与欣赏。这两句以主观视角写就,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尾联更是妙笔生花,诗人表示将留宿,聆听大雪从屋檐和青竹上融化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赏雪的延续,更是对听雪的期待。全诗在此处落下帷幕,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