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事和物的成语_不什么什么物成语


《庄子》外篇中的《山木》一章有言:“利用外物,却不为外物所支配,人方能超脱其束缚。”其意涵深远,表达了利用事物而不被事物所累的原则。这同样也在管子的言论中得到了体现:“君子应当驱使外物,而非被外物所驱使。”荀子亦曾言:“君子能以物自役,小人则为物所役。”三者共同传递出对于驾驭外物的智慧。

回首庄子时代,外物尚未如今般琳琅满目。但庄子以其深刻洞见,提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观念,足见其思想之远见卓识。这一理念并非偏执于一方,而是在认可外物作用的告诫人们需保持心灵上的自由。

当下社会,科技进步,物品繁多,人类对“物”的驾驭能力不断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个体逐渐沉溺于“物”的掌控之中。外物原本是为了服务人类,倘若反被其所累,则人便成了“物”的。

在“物”与“人”的关系中,人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正如“物物而不物于物”所揭示的平衡之道,当外物成为负担时,人的内心应当及时警醒。这平衡之道的实现,需要技术的支持、工具的更新来我们的双手,同时也需要我们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追求心灵的自由。

无论是功名利禄还是其他诱惑,“物”皆可成为试金石。若沉溺于其中,为物所困、为利所诱,那么骄奢、枉法等种种恶行便可能随之而来。,因物质欲望而迷失自我的例子不胜枚举。只有不忘初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方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束缚。

历史的更迭、时代的变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不被外物所驱使,方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人应当深刻领悟并付诸实践的道理。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一种生活哲学,是人们对于与外界物质世界和谐共处的智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