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胜却人间无数_人间纵有千百媚,唯独你是情所钟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为世人所钟爱,一缘于其出尘的雅士风采。在魏晋时期,“尚韵”的风气盛行,那时的文人无论言行举止、思想风貌,皆以旷达放逸为追求。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们常于林间聚会,共饮美酒,吟咏诗篇,王羲之亦是这种风尚的积极践行者,展现出超然物外的风姿。
王羲之书法的气韵深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笔下之作一改常规,呈现出虚和散淡的特质,给予人幽静深远的感受。他的书法境界高妙,引人入胜,使他成为了书法界的翘楚。尽管唐宋元明等朝代不乏书法大家,但能与之比肩者甚少。魏晋时期,不少雅士的书法水平与王羲之不相上下。
比如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书法同样优美非凡。陶渊明作为第一位田园诗人,自幼研习儒家经典,同时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他喜静爱自然,曾有诗述其心境:“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其品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其书法也继承了这种高洁气象。
如今我们欣赏到的《拟古九首帖》草书拓本,运笔如行云流水,点画曼妙畅达。此作是陶渊明为友人而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奠定了此帖愁思温婉的艺术基调。虽然此作是刻本传世,但却毫无拘谨死板之气,体势舒展开阔,姿态与王羲之的字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意境分析,此字体现了“尚韵”之风,笔笔由心而发,展现了真正的“魏晋风度”。当年武则天观后赞叹不已。她在卷后撰写题跋,称赞陶渊明的书法运笔静秀,如深谷中的芝兰般楚楚动人。清代进士张孝程亦对其书法赞不绝口,称其为“靖节先生人品学问晋代第一……古劲流逸”。由此可见陶渊明书法的精妙之处,远胜于当代自吹的“大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