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什么意思_入关和出关是什么意思
道家哲人老子,于函谷关遗世五千言的《道德经》,堪称文化史上的一个壮丽篇章,其影响力堪与《圣经》匹敌,是文化市场上的热销典籍。在华夏传统的长河中,自汉代始,老子逐渐升格为的神祇,其身化之说使得他化身成为太上老君的化身,给世人留下了千古的传说。
离关八百里,流传五千言。世俗的力量虽强大而扭曲,但老子的神迹虽人去楼空,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特别是他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情节,以其戏剧性的场景在传统绘画中成为一个经典的母题。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五言绝句《老子出关图》,便是对这一主题的精妙总结。
诗云:“去国留华发,出关无送车。未能尽韬晦,紫气作前驱。”此等作品,既体现了老子所倡导的玄之又玄的哲理,又赋予了超自然的神秘色彩。
从画史的角度看,《宣和画谱》中的道释类画作中记录了不少老子出关图、老子骑牛图等作品。其中,晁补之的《老子骑牛图》尤为引人注目。此作以减笔的手法写就,浓淡相宜,前景的人与牛成为画面焦点,背景的枯枝又赋予了画面一种大开大合的律动感。
张路的《老子出关图》中,老子的形象虽延续了高古之风,但画面构成元素更为丰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中的老子手中拿着一卷书,同时眼中紧盯着空中飞舞的蝙蝠,这一细节的加入使画面更富趣味性。
而黄慎的《老子出关图》则更加世俗化,画面中除了老子骑牛外,还有妇人和小孩骑马驹的场景,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任伯年的《老子骑牛图》则以正面形象呈现老子和青牛,给人稚拙别致的审验。
老子出关这一典故在民间文化心理的影响下,从早期的精英化走向后期的世俗化。各时期的作品在表达手法和主题诠释上都有所创新,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涵义。这种从高冷范到通俗性演绎的转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如今的老子出关图或老子骑牛图,已然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