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全文翻译_人之初性本善三字


国学小讲堂

大家好!我带着国学经典的深度解读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将共同探索《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深邃含义。

《三字经》作为国学启蒙的经典之作,其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语,其内涵是如此丰富:

"人之初"指的是生命的起始阶段。

"性本善"则传达了人们天生所具有的纯真善良。

"性相近"意味着每个人在最初的本性上都是相似的。

而"习相远"则揭示了人们因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习惯和性格。

整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传达的寓意是:在生命的起点,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天性相差无几。由于外界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习惯逐渐产生了差异。

《三字经》通过这句话教导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善良的初心,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这份纯真与善良,避免走向邪路。我们也会发现,身边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经历和接触的不同,有的走上了正道,有的却偏离了轨道。这正说明了环境与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时刻警醒自己,避免做坏事,同时也要谨慎选择朋友。即使不慎犯错,只要及时改正,依然能回归正途。

与此句话相呼应的,还有一个小故事叫做《周处除三害》。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曾经有一个人叫周处,他身形高大,力大无穷,却常常乡里。乡民们把他与一只白额虎、一条大蛟并称为“三害”。然而有一天,周处带着决心拿着弓箭登上了山,他杀死了白额虎,又去寻找大蛟。虽然大蛟逃逸,但周处的追击不减。乡民们误以为周处已死,欢庆不已。然而周处归来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内心深感痛悔。他决定离开家乡,拜师学艺,最终成为了一个品行端正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