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的《绝句》
两黄鹂鸣叫在翠绿的柳枝间,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蔚蓝的天空。西岭的千年积雪被窗框轻轻揽入,东吴远航的船只停泊在门前的江岸。
这是一首自幼就熟稔于心的古诗,亦是传唱千古、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篇。
此诗诞生于公元764年,正逢安史之乱落幕后的第二年。杜甫结束流离失所的日子,安居于成都草堂。早春的时光里,他心怀喜悦,遥望窗外景色,情不自禁地创作了这首被后世传颂的绝美诗文。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中,黄鹂又称为黄莺,欢快地在翠柳间鸣叫。这鸣唱声为我们开启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次句中,白鹭作为水边自由飞翔的鸟儿,成群结队地翱翔在晴空之中。这幅画面充满了自然与宁静的韵味。
第三句,诗人放眼远眺,目光触及西岭的皑皑白雪。那未融化的积雪,在远景中显得格外醒目。
第四句,诗人的视线再次回到近处,停泊在门前的河岸边,一艘来自东吴的船只静静地等待着。
这四幅画面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呼应,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视觉享受。它们都是冬去春来之际孕育着新生的美好画卷。这些画面展现了杜甫在历经“安史之乱”后,对与重获和平生活的由衷喜悦。
这四句诗虽然看似独立成篇,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仗手法将它们紧密相连:动词与动词相对、名词与名词相映。例如首句与次句中的“两个”与“一行”,“黄鹂”与“白鹭”,“鸣”与“上”,“翠柳”与“青天”等均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余下两句亦遵循此规律。
杜甫笔下的两只黄鹂,正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象征。
从这工整而认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诗歌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正可谓“妙手偶得之”,这番千锤百炼的作品,无疑是对修饰之美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