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喵喵喵_《学猫叫》原唱
自有了育儿之责后,许多人都不禁疑惑:为何那些年代我们儿时耳熟能详的《小兔子乖乖》、《让我们荡起双桨》、《健康歌》等儿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在孩子们的传唱?每逢孩子离开幼儿园,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耳畔的歌声仿佛从轻快的“荡起双桨”瞬间切换到了“小妹妹坐船头”,一瞬间仿佛步入了成年人的音乐世界。
对于少年而言,他们的世界理应更为丰富多彩。这包括了与同窗共度的欢笑时光,与队友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的拼搏,以及为考试而忐忑不安的心情,还有与父母亲昵撒娇的温馨。对于这些友情、亲情、师生情的描绘,似乎鲜有歌曲能够触及。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便对音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音乐是他们认知世界、增长知识、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从市场上众多的儿歌APP便可窥见一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成年后的音乐人似乎对创作少儿音乐失去了热情。曾经创作出《回到拉萨》等经典作品的郑钧曾透露,他在一次设立的音乐大奖中特意设立了少儿音乐奖,然而那年收到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少年的世界只有少年人才能最懂。许多孩子选择学习音乐,但长大后却未必热爱音乐。从那些被家长逼着坐在钢琴前的孩子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孩子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学习乐器,但有些地方的孩子从小就能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而我们的孩子往往将学习乐器视为一项具有功利性的任务和负担。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少年音乐的发展,许多从小培养的音乐人才一旦有了自,反而会选择离开音乐行业。
那么我们的孩子应该听什么呢?除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和“长亭外、古道边”之外,难道就只能听到“喵喵喵我们一起学猫叫”或是的流行歌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