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怎么读_回纥族是现在的什么族


回纥,又被称为回鹘,为古代的一个名,亦是尔族的祖先。其后,以回纥族为核心,于漠北建立起了一个游牧汗国。

在汉朝之前,回纥部族便开始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自隋朝至唐朝初期,他们主要居住在娑陵水畔,即现今的蒙古色楞格河附近。至隋大业元年(605年),该部族开始实行君长世袭制度,其势力逐渐壮大。在隋末唐初,回纥曾一度臣属于突厥。随着唐灭厥汗国(唐贞观四年,即630年),回纥与薛延陀部族一同崛起于漠北,并逐渐向南扩展势力范围,与唐朝有了更多接触。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贞观(646年),回纥协助唐朝消灭了薛延陀部族,并继承了其领地。次年,唐朝册封回纥可汗吐迷度为瀚海都督府都督。至8世纪中期,其首领骨力裴罗统一了回纥各部,自立为可汗,并接受了唐朝的册封,称“怀仁可汗”。此可汗控制的地域东至黑龙江上游,西至阿尔泰山。

到了贞元四年(788年),回鹘一词的称谓有所改变,由武义天亲可汗更名为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开成五年(840年)前后,回鹘可汗遭到了黠戛斯的,汗国随之瓦解,各部族离散。部分族人南下归附唐朝,其余则向西迁徙。

在唐朝的历史上,安史之乱时期,回纥曾两次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叛乱。而唐朝也先后三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为妻。在唐后期,与回纥的贸易往来频繁,以绢茶交换回纥的马匹与皮毛。受唐朝先进文明的影响,回纥的经济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开始从事农耕生活,并创制了回鹘文。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回纥人留在内地经商,仅在长安城中就有千余人之多。

如此种种,展现了回纥这一古代与唐朝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交流。他们的迁徙、融合、发展,无不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