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年是什么年_丁酉年是什么意思


昨日5时28分,迎来了新一季的初见——立春,这也是鸡年里第二个立春的时刻。为何今年立春如此频繁?对此,物理学博士“松鼠老孙”解释道,我国传统立法中存在“一年两头春”的特别现象,但并非异常之事。

今年鸡年之特殊,在于农历丁酉年(鸡年)的跨越中,我们迎来了两个立春。从2017年1月28日到2018年2月15日,长达384天。这期间,立春的日子如双星闪耀,先后在正月初七(2017年2月3日)和腊月十九(2018年2月4日)到来。如同调皮的时光捉弄人,鸡年虽然“抢”了狗年的开春,但狗年又“抢走”了下一个猪年的立春。不过这看似规律的变化,是历法自然的流转。

关于节气的来历,深入解析。我们所称的“阳历”,是国际通用的计时方式,依据太阳的公转周期而定。而“农历”,则以月亮的形状变化为基准。节气虽是古代传统,但现代版本却是中西方天文学结合的产物。其设置严格遵循太阳周期,因此有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阳历”。

在农历的双轨制下,“两头春”和“无春年”的交替出现并不奇怪。“立春”和“无春”现象并非寓意着吉凶与否,而是由于农历和节气的周期差异所导致。尽管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不断变化,但“一年两头春”的出现并不会频繁发生,下一次将出现在2020年的庚子鼠年。

尽管已至立春之日,但春天的气息却未完全到来。立春更多是一个天文学上的定义,它所代表的节气与天气物候仅适用于中原地区。对于全国其他地方而言,春天的到来还需看具体的天气情况。对于我国来说,气象意义上的春天到来取决于连续五天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10℃。

根据气象台数据显示,立春时节我国多地尚处寒冬之中,尤其是上海在已入“立春”之时,气温仍然较低。对此现象应合理看待,毕竟每年的气候变化都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