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基数是什么意思啊_个人工资基数计算方法


依据养老金计算规定,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是以去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进行核算。通常在五月份公布社会平均工资,随后各省会相继发布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标准,最后确定养老金计发的基数。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缴纳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其最低限度设定为社会平均工资的0.6倍,最高限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0倍。这一基数每年被用作个人缴费的核定依据。

养老金计发基数则是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基础。那么,这些如社平工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的计算方式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社会平均工资的公布通常包括两个数据,一个是非私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另一个是私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这些数据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统计计算。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则是以全口径统计计算为依据,其数据按月进行计算,是缴纳社保的重要参照。

至于养老金计发基数,部分地区采用全口径社平工资作为标准,而有些地区则以城镇非私营企业的社平工资为准。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现阶段采用过渡期的计算方式,其数值高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以甘肃省为例,2022年其社会平均工资数据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达到90870元,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则为48108元。

进一步地,2022年的社保缴费基数设定为每月6816元,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2023年的社保缴费基数的最低限为每月4089.6元,最高限则为每月20448元。

同样地,2022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设定为每月7359元,并以此作为2023年计算养老金的基准。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社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基数以及养老金计发基数各有其独特之处,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