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公式_含水率怎么算


玉米交售在即,许多农民朋友在换算过程中有所疑虑,担心收购单位有所“名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下。

一、企业换算方法解析

企业通常采用一种特定的换算方法来计算玉米的重量和价格。这种方法涉及到折损系数(K值)的运用,以实际含水量与国储粮水分标准的差值为基础,再乘以折损系数,最后从湿粮重量中减去折损重量,得出相当于国储粮标准的玉米重量。

以含水量为30%的玉米为例进行说明:

1. 首先计算含水量差值:30% 减去国储粮标准中的水分含量(如14.5%)。

2. 然后用差值乘以折损系数(K=1.5),得出折损量。

3. 从100斤湿粮中减去折损量,得到收储粮的重量。

4. 用收储粮的重量乘以收储粮价格,得出应付款金额。

这种算法是否合理呢?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算法的科学性探讨

要了解这种算法是否科学,首先要明确玉米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玉米含水量有两种表示方式。对于这两种方式,企业的换算方法和无损算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1. 无论是哪种含水量,公司的算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虽然公司考虑到其他可能的损耗如运输时的散落,但我们认为1.2作为折损系数可能更为合理(在各种含水量下,公司算法与无损算法的差距在每吨10元以内)。

2. 按照公司的算法,玉米的含水量每增加一个单位,交售时损失的款项为每吨33元。而在各种含水量下,这一差距都是不变的。然而无损算法下损失较小为每吨25.8元。

3. 当玉米的含水量较低时,公司的算法与无损算法较为接近。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公司算法下的损失也会相应增加。当玉米的含水量降低到较低水平时,交售会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