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火加木_三个火一个木的寓意
《阴符经》有言:“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这其中的道理虽简单,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近期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我的朋友,一个平日里乐观开朗的人,如今却陷入了苦恼之中。他的兄弟与他为了家产争执不休,甚至在老爷子的房间里各自安装了监控,唯恐财产落入对方手中。这样的行为不仅对老爷子的健康造成了影响,更使得原本深厚的兄弟情谊岌岌可危。
即便是再明白事理的人,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也难免会失去冷静,陷入俗套。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自身的修为还不够,心中的贪欲之种尚未彻底清除。这恰恰就是“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的真实写照。
庄子曾讲述了一个抱瓮丈人的故事。子贡游历楚国后返回晋国,途中遇到一位老人用传统的方式浇菜园。子贡建议使用机械来提高效率,但老人却认为使用机械会有机心,机心在胸则会内心的纯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修行的真谛在于时时觉照,去恶留善。内心需保持朴素纯白,时常擦拭,不使染尘埃。
修行并非仅仅练或掌握某种技术。譬如仙学大师陈撄宁及其弟子胡海牙的失败,原因或许正在于此。我们应当时刻警惕自己心中的贪念与念头。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句话:“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福因慈善得,祸向巧奸来。”这是吕岩(唐代)在《赐齐州遇诗》中所写,提醒人们要行善积德,远离奸邪与贪念。
若你已修身养性许久,却仍不得其门而入,那么再回味一下那句“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以此为镜,对照自身,看看心中的火与奸是否有所减少。
若你的心火与念头有所减轻,那么恭喜你已在修行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若你仍动辄生气、心存阴暗念头、对周围事物不满、平时高谈阔论却在关键时刻贪嗔不已,那么你的修行便只是自欺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