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音频_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翻译及原文
王安石笔下的湖阴先生壁诗篇
宋·王安石所作
茅屋檐下扫得净无苔,
亲手栽种的花木成排成行。
一湾流水环绕田地绿意盎然,
两座山峰推门青翠而来。
湖阴先生,名杨骥,字德逢,另有湖阴先生的别号。他是位隐士,与王安石在晚年居于紫金山时结为好友。
茅檐,即茅屋的屋檐下,此处代指庭院。这里展示的是一种清净幽雅的景象。
畦,指的是规整的田地划分。这里描绘的是庭院内经过精心规划的植物布局。
排闼,即推门之意。闼,指的是小门。此诗以生动的拟人手法描绘了山峰与庭院的亲密接触。
王安石在55岁时辞去宰相之职,选择在江宁(今南京)紫金山附近安度晚年。在此期间,他邂逅了紫金山隐居的湖阴先生,并留下了《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这一诗篇。这首诗是在湖阴先生家墙壁写的真实写照。
青苔作为一种偏爱潮湿及半阴环境的植物,与其他杂草相比更难清除。江宁地处江南,气候湿润,多雨的天气为青苔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湖阴先生的庭院却因长期打扫而洁净如新,连一丝青苔的痕迹都难以寻觅。“茅檐长扫净无苔”不仅体现了庭院的整洁与幽静,也反映了湖阴先生的勤劳与雅致。庭院内的“花木”是引人注目的焦点。由于品种繁多,故需分畦栽种,这样既整齐又不单调。
庭院外,诗人以富有情感的笔触描绘了“一水”、“两山”的景象。前一句通过“护”字和“绕”字生动地展现了水流环绕农田的柔美姿态和曲折之姿。后一句则以“排闼送青”四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峰推门而入、青翠欲滴的情景。拟人的手法将静态的自然景色赋予了动态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展现了山色的翠绿以及山与庭院的近在咫尺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