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肩袖裁剪图_前连肩后插肩裁剪


制作套袖虽看似繁复,实则有其独特的装袖技巧。其设计理念在于,通过调整衣身肩斜外端点至领围线的倾斜角度,以实现衣身与袖身的无缝连接。这不仅是一条装袖的线,更是点缀衣身的装饰线。

如参照图10-6,可在前后衣身处恰到好处地切入插肩袖线,这条线同时也可以作为服装的设计结构线。在考虑袖子的活动量时,首要任务是确定套袖的倾斜度。如图10-7所示,这一倾斜度需综合考虑的机能性、穿着后的状态以及活动性。通常情况下,45度是最为合适的倾斜度,如图10-8所示。过大的倾斜度可能会影响手臂的上下活动。

若倾斜度较小(浅一点),虽然衣身与袖子的重叠部分会减少,从而更好地展现机能性,但过多的松弛可能会导致出现皱褶,如图10-9、图10-10所示。第二个需注意的点是袖山的高度。以原型袖的高度为基础,可根据服装设计的需求调整袖山的高低、袖子的长度以及袖子的宽度。例如,当袖山较高时,袖子相应较短,袖肥则较窄。

紧接着,是关于袖口下摆的绘制方法。如图9-12所示,在衣身和袖子的特定位置标记P点,通过P点作圆点,用圆规画对称弧线,进而描绘衣身和袖子的深度。前后部分需保持一致的描绘方法,若存在差异,可适当调整前后的倾斜度及宽度。

至此,套袖的整个作图过程已基本完成。作为套袖版型,可灵活地根据设计需求进行作图调整。例如,图10-13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处理肩省,另一种是处理袖子的中心缝制线。图10-14则展示了前页袖山的倾斜度,起始倾斜点及终止点均有明确标注。

在结构设计上,套袖具有多种可能性。如图10-15所示,可以根据设计线画出正式套裤袖、垫肩袖、插肩袖及肩章袖等各种款式。根据刀眼P点的位置移动及设计要求,对结构线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图10-16所示。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图10-17和图0-18中的套裤袖制作,只需准确把握原型袖在衣身上的位置,并按照顺序进行描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