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办丧事哭灵_农村丧事怎么哭


随着时光的推移,一种特殊的习俗在众多家庭中悄然蔓延,那就是在老人离世后的一系列仪式。记得在2019年的春节,我回到了故乡,恰逢村里的一场葬礼,我参与了其中,深感其中所蕴含的繁复与沉重。

那场葬礼持续了七天七夜,非家主所定,而是由地仙根据逝者离世的时辰与生辰八字来决定。在这期间,办丧事的家庭需请来和尚道士开灵,他们每日的酬劳是200元,而若遇上夜晚需工作至次日凌晨,则算作一天半的工钱,即500元。这仅仅只是工钱的一部分,还需封礼,几十个礼的封送,每个至少168元,总计花费至少要达到五千元以上。

更令人震撼的是某些环节中的“哭灵”和“唱戏”。第三天下午,当花圈的到来,接待的竟是“哭灵”的队伍。逝者的女儿请来的这些人,他们工作至深夜,从库房收取了4888元的费用。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一晚上的时间,他们便从孝子们的口袋中“割”走了厚厚的一沓,至少有一万五六千元。到了第六天,一家祁剧团的到来更是让这场葬礼达到了,他们向孝子们索要打赏,最终也收入了一万五六千元。

最后的账目让人:总计丧事费用支出近十二万元。而从库房支付的工钱和礼金就已达到三万五千元左右。若加上那些“割韭菜”的收入,可能超过七万元。这让在场的我们不禁思考:平日里这些儿女对父母的关心与付出何在?即使有人前来探望,也不过是象征性地送些小礼。逝者生前所过的生活简朴,儿女们也并未给予太多经济支持。然而在这老人离世后,面对“割韭菜”时,他们却表现得异常大方,宁愿将钱花在他人身上以图个名声上的满足。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家。据说村里的另一个老奶奶,她的六个儿女中只有四个每年愿意出钱为她养老。每人仅出1000元,一年下来她的收入不足五千元,生活过得十分凄凉。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的人会这样?为何宁愿将大把的钱财花费在他人身上,却不愿多给自己的父母一些关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