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吃面条的由来_正月初七吃面条的寓意
传颂创世故事,庆祝人日节的变迁
传说盘古开辟天地后,天地之间曾一度呈现苍茫无边,寂寥无人烟的景象。女娲降临创造生命。她从元始神初日起,便开始塑造万千生灵。先是创造了鸡、狗、猪、羊等生物,直到第七日才孕育出人类。
在古老的传说中,正月初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人类的诞生之日。百姓常称此日为“人日”或“人日节”。
人日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早在汉代便被古人所重视。唐代诗人高适的诗句中也有提及“人日相忆何处去,岁岁空留思忆痕”,表达了人们对这一天的敬畏与祈愿。在这一天,人们不仅祈求吉祥如意,还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
在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正月初七有“捞鱼生”的习俗。而在其他地方,则有吃七宝羹的传统,这是用七种不同的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还有的地方则有摊煎饼的风俗,据说这种美食与春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许多人对“捞鱼生”和“七宝羹”等习俗可能感到陌生,但正月初七有一个食俗几乎全国流行——那就是吃面条。面条作为一种普及的食品,制作简单且深受南北方喜爱,因此成为了最为流传的习俗之一。例如,生日时吃长寿面就是南北方通行的传统。
在这一天吃面条有个特殊的叫法——“拉魂面”。每到春节后,人们都会有种时光飞逝的感觉,尤其是在与亲友团聚之后,不舍的情感愈发浓烈。所以“拉魂面”这个习俗意味着人们想用一碗面条来将那因假期而放松的心拉回正轨。
根据传统,农村在正月初六便开始为春耕做准备,而城市里的商铺和工厂也开始复工复产。于是人们便将正月初七定为“收心日”。在饮食方面,吃“拉魂面”便是这一天的体现,旨在帮助人们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值得注意的是,“拉魂面”虽然是为了提醒人们回归正轨,但给家中长辈敬的面条仍称为长寿面。只有那些即将投入到新学期或工作中的人所吃的面条才被称作“拉魂面”。